四大習慣

動態教學、非等式教學

所謂動詞或動態的教學系統,是指修行的本身是動態的。故,此教學系統特別重視實踐過程,及實踐步驟,乃至其中的變化,與前後左右的聯結關係。

禪宗是一種行為的教學系統,不是一種知識學習,它與一般學院式的教學系統不同,學院式的學習重視記憶跟推理,所以有邏輯跟抉擇,這是一種等式邏輯的教學體系(等式邏輯是海雲導師所取的名字)。

非等式的教學體系

禪宗教學則不然,禪宗重實踐與兌現,它不用演繹也不用歸納,唯視實踐後的成果,所以這是一種非等式的教學體系,更不是腦筋急轉彎的胡扯,等式邏輯的教學體系,是名為名詞教學,是靜態的記憶跟推理的定向化系統,而禪宗的非等式教學,無固定答案可記憶或推理。它是一種動詞教學,它是動態的,是實踐後視成果而定對錯,所以禪宗的教學邏輯,與一般的義學邏輯不同,這個叫做行者境界。如說而行,如行而說的動詞教學,其要求是:知道不算,做到才算;答案是依於行為的結果而有答案,不是依於推理而定向;所以禪宗的教學是一種非常鮮活的當下教學系統。

東山法門是一整套的行為指導系統,此一系統如今逐漸恢復並重新架構教學體系,是為動詞教學系統,此系統直接由行為著手特別重視實踐過程,實踐步驟乃至過程中的身、心、靈變化以及其中相關的前後左右連結主客觀的觀察及記錄,所以修行是行法、是心法。禪宗教學就是教你修行,它是一種行為教學。

修行是一種「動詞教學」,所謂動詞教學與一般的知識教學是不同的。知識教學是一種記憶教學,意即能記、能正確反應、能快速準確反應就對。所以這稱為識性教學或名詞教學。而動詞教學則不然,動詞教學是一種「即說即行、即行即說」,「如說而行,如行而說」,這是一種「說、行」合一的教學,而不是記憶的教學方式。

記憶的教學叫「知」,只要你能知就好了,其他的:老師也好、學校也好、社會也好、教育部也好,統統不管你了。而「說行一體」的教學是超越此一範疇的,祂不用記憶,也無單一標準答案,祂是「行」比「結論」重要的教學方式。也因為是這一種教學系統,所以動詞教學,特別重視「如實了知」、「確實感受」,也就是「有行必有果」,必須將如實感受的果列出,而非記憶的標準化答案。而每人所行之果,因條件之不同,結果與答案也必然不同,哪會有同一的答案!

「佈施」與「供養」是修福的本體

今日來到大華嚴寺的網站,如同踏進大華嚴寺的山門,透過線上的捐款,就像在功德箱上投下您隨分、隨力、隨緣的護持。

感謝您的每一分支持,讓華嚴思想能透過現代的媒介,傳達到每一個需要的人群、散播佛法的能量!

十信法門 – 從初信開始檢驗是否具格?

初信、二信、三信、四信-禪修的 下手處,每一信位都有科班教學的 具體內容

初信位的具格條件

人與動物之別在於人有覺性,初信位人對於人品教養、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, 開始發心探尋,不再懵懵懂懂生活,開始在摸索,人生是什麼、我是誰、要怎麼樣活著才對,怎麼樣活著才好,帶著疑情去摸索求解,能自我約束,自我反省,能潔身自愛不孤僻,與人能和諧圓融相處、在團隊能守持紀律。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品、不再是求生享樂,這是開始肯定人生的位次!

二信位的具格條件

這是在追求及確認何謂菩提心的過程,是在確認人生是這樣的嗎?要如何確認?是一種認真面對卻又完全無知的狀態。因發心求解人生真諦,進求菩提,經過淨化禪科班訓練後,內動內熱燃燒雜質掃除生命成長過程中種種的壓抑扭曲。身心經過清理、淨化,激發,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安素,不浮華享受,不心浮氣躁,能自省察覺放鬆身心,過一個正常的生活,有教養。身到達毘廬遮那七支坐相,心理要完成收心工程。定位完成。生命要具足心法行者必備三要件,九條目。

三信位的具格條件

發心工程的檢驗、修正、調整,是由有心無定到有心有定的過程,重點在正心及試修定,具有輕安三相及天王三德,初入為忍可三信即忍可天王定經天王三德的產生與孵化,即能聚同修眾成立檀道場,而引領分享修學之喜悅,此即認可天王定,遵此為具備優質人生的分水嶺,三信位為發心位。

四信位的具格條件

四信位為安般守意工程,是在試修心法的起步,至調息正確,收心及格後開始端身正坐置心於風門,調息,使心不亂,此過程為四信位。

返回頂端